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国内新闻

孙勇:新汽车产业变革是一场在“传送带”上奔跑的马拉松 | 汽车商报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这两天,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一份以“守正出奇 实事求是”为题的内部分享交流谈话,成了一篇在多家媒体和朋友圈中广泛传播的热文。

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汽车行业正在上演一场精彩的百年汽车变革剧,这场变革是一场马拉松赛跑,没有尽头,只有开局,没有方法,只有方向。

对这一说法,我深以为然。确实,汽车产业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自主品牌过去三十多年的历史都已证明,干汽车是跑一场马拉松。但是,今天我在这里特别想说的是,这场由汽车“新四化”推动的百年汽车变革,与以往我们曾跑过的马拉松有比较大的区别。

首先,它是一场在“传送带”上奔跑的马拉松。这个“传送带”是什么?就是资本,资本成为最重要的助力或推动力,跑这场马拉松不仅仅只靠选手自身的体力。三十多年前开始的自主汽车品牌发展模式,大部分是“一次规划、滚动发展”,或者是“边规划、边发展”,一步一步自我积累向前跑,初步形成良性循环后,一些企业才开始上市融资。可现在干智能电动汽车不同了,起步就是大投入,如果融不到上百亿或者更多,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而且,起步之后,就要准备快速上市再融资,用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帮助选手增长体能,继续向前跑。所以,如果没有资本这个快速“传送带”,仅靠自我体能奔跑,根本没戏。

其次,它是一场起步就需要“百米冲刺”的马拉松。这个“百米冲刺”是什么呢?就是投放市场的第一款产品速度要快,宣布造车后如果还要等两三年才出产品,时间窗口基本上就没有了;与此同时,投放的第一款产品必须快速上量,一炮走红,成为“爆品”,否则,也没有机会。

过去我们干自主品牌,起初推出的产品是比较粗糙的,靠一次一次迭代升级,搞到第四、五代时才有模有样,这种打法,以前行得通,现在走不通了。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造车新势力耗费巨大心血打造的第一款产品上市后成了“哑炮”,一个月就卖几百台。于是,有一些公司基本上就直接歇菜了,还有一些公司背靠股东或过去的资源准备再融一轮钱后接着干,倘若第二款产品仍然是叫好不叫座,那基本上就可以断言,它离开舞台已为时不远了。

更要命的是,即使第一款产品成了“爆品”,快速推出的第二款产品也必须是“爆品”。如果中间有一两次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下一步的发展也会出现大问题。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跑马拉松也得用“百米冲刺”的劲头。你说这有多累,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当今的现实,正如一位德国作家所描绘的,我们这个时代感染上了“速度病毒”。

再次,这是一场目前还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过去传统汽车时代的马拉松,尽管是一场长跑,但它毕竟有一个相对的终点。竞争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几家可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格局,并且能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汽车还局限于在“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范畴内,但现在“新汽车”已不只是汽车,而是一个大型“移动终端、智能单元和数字空间”,比我们过去认知的外延要宽泛得多,内涵要丰富得多。最近,在与几位朋友的交流时,他们提出,将来智能电动汽车还有可能从一种商品变成一个国家的“交通与数据基础设施”。这些说法,比前面的概念还要大。

以上的分析表明,这场汽车变革的马拉松与过去的马拉松很不一样,用过往跑马拉松的方法去跑这场新的马拉松不一定管用了。过去三十多年,我们自主品牌在跑马拉松时,由于中国汽车市场有从年销量一两百万辆增至近三千万辆的空间,可以容许我们犯一次或两次错误,让你在奔跑中调整战略、总结经验,现在既没有如此大的空间,更没有如此长的时间。

面对这场新的马拉松,究竟要如何跑?老实说,我也没想好。所以,今天在这里抛块砖,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并找机会深入交流,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思路,当然,最好是能引出一块玉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

订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