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城市动态

厦门会展业:发力产业优势冲刺新目标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 张予程

现场撸猫、做游戏、选猫粮……近日,第二届CEIE猫经济产业创新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展览规模10000平方米,客商超过2000人,精准人流超过2万人次,全国各地爱宠人士集聚厦门,共同开启猫经济品牌新势力。

“猫博会是全国首个以猫经济细分领域为主题的宠物展,结合了厦门本土猫相关文旅特色和以养猫为主要宠物消费人群的地域特征,旨在通过搭建展会平台,带动以厦门为中心的区域性宠物行业发展及两岸宠物产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CEIE猫博会主办方负责人苏惠娟介绍道。

推动产业发展是厦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来年,厦门市持续深化“会展+产业”战略,策划培育自主展会品牌,积极引进行业品牌展会,全力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提供服务,以品牌会展效应带动产业新发展。新年伊始,厦门会展局早已深度挖掘与该市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关联度高的会展题材,策划出一系列产业相应的品牌展会,华夏家博会已成功举办,全球性专业石材展览会也将于3月16日启幕……

据了解,2023年,厦门市引进了上海共赢汇会展等7家会展公司来厦门注册成立公司,举办了第63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厦门国际石材展等产业展,其中,规模23万平方米的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是厦门市史上规模最大的会展项目。

在“会展+产业”战略的加持下,厦门会展业与商务、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跨界融合,引入了更多创意和元素,不断丰富参展商和观众的体验,强化“会展+消费”。2023年,厦门市引进国际知名会展项目Slush旗下“X创厦门”国际科创节,并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展会沉浸式场景,通过引入“乐队表演和路演对话”的创新形式,将展会的实用价值与音乐的情绪价值完美融合。此外,2023首届ZCON极潮嘉年华将时尚艺术、汽车文化、电子体育经济、动漫、文创等潮流元素融为一体,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跨界盛宴。通过跨界融合,厦门会展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消费动力。

第二十四届亚太电协大会、“S创”国际科创节国际知名会展项目落地厦门,第六十三届药机展上乌曼、菲特、奥星等国际品牌在厦门首发新品……2023年,厦门市共举办展览152场,面积约226万平方米,会议4383场,参会人数约81万人,实现经济效益约287亿元。是什么样的优势,让厦门逐渐成为众多知名展会的办展首选地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新品首发地”?

“厦门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名城的优势,首先源于其卓越的会展场馆基础设施和超大的展览面积。”厦门市会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随着会展中心五期项目——厦门国际会展中心D馆竣工投用和翔安的厦门国际博览中心投入使用,厦门全市展览面积跃升至50万平方米,形成岛内外三大会展集聚区均衡发展的会展产业生态圈,办展办会能级大幅提升。

同时,这些场馆不仅具备举办大型国际会展的能力,且注重绿色环保和智能化管理,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展览环境。第六十三届药机展期间,厦门国博中心采用“数智化”方式应对庞大的物流挑战,智慧化的场馆赋能管理和服务,为场馆经营、降本增效、拉动会展产业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厦门国际会展名城的建设,离不开会展企业,他们是兴会展、壮品牌的主体。近年来,厦门会展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城市的会展业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厦门市会展局相关负责人提起另一推动因素。

此外,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厦门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美丽的海滨风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厦门的产业基础坚实,有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四大支柱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等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半导体、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六个未来产业构建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展览内容和资源。

凭借丰富的会展经验、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先发优势,厦门会展业开始新一轮发力。在去年展览总面积达226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厦门提出新的目标:冲刺300万平方米的会展总面积。

据介绍,2024年,厦门市将提高会展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优化会展业的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提升厦门作为国际会展名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厦门市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会展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厦门会展业与国际接轨;加大对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会展企业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会展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

    订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