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城市动态

解码西安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成绩单”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 王嘉楠 李 倩

探索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新模式,推动西安制造业有序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转型;推出“中欧班列+金融”、科技、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提供全程数字化、一站式国际运输服务;建设国际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接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患者……

2020年8月,西安获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三年来,西安立足“改革、创新、开放”,不断探索服务贸易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涌现出一批“西安服务”服务世界的典型案例。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中,在落实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西安服务”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模式 服务世界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今年4月,202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的能源装备领域节能环保技术和低碳节约智慧方案一经亮相就受到各国采购商的关注。陕鼓EKOL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慧介绍,陕鼓已累计向全球用户提供了1.3万余套节能环保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在世界各地,陕鼓的能量回收及输出装机总功率超过24千瓦,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1.56亿吨,“西安装备”和“西安服务”为全球“减少碳排放”作出贡献。

从全球贸易发展趋势来看,越是高端和高技术的产品,嵌入的服务增加值也就越高,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西安市鼓励企业通过做优制造业核心主业,适度外包、剥离非主业,强化服务型功能嵌入的改革探索,推动全市20余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成功转型。

在深化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实践中,陕鼓与全球合作伙伴“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股东”,持续推进“市场、研发、产业增值链、金融”四个全球创新体系建设。近六年来,陕鼓进出口总额每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西电集团在做好海外输配电产品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重点强化技术、产业和市场等领域全球服务与供应链布局。目前西电集团的试验检测、运维服务、电能治理、综合能源服务等相关业务已在“一带一路”国家实现一体化落地。

法士特集团则突出供应链服务新模式,以“技术+”“商务+”“研发+”“设计+”方式,构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商务、研发、设计等服务。

去年5月,西安印发《推广“陕鼓模式”、深化“服务型制造”、助力产业强市建设行动方案》,为西安向服务型制造转型装上“加速器”。

据统计,目前西安市已有60%的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型出口,出口额占制造业出口比重达40%以上,累计培育出7个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畅通通道 开放发展

服务业是连接全球价值链各个生产环节的“粘合剂”,正是因为有了运输、物流、通信、金融和商业领域高效优质的服务,企业才能在全球布局,并将产品高效地运送到全球消费者身边。

在世界贸易组织定义的服务贸易十二大领域中,运输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增长最快的领域。

试点以来,西安紧扣“分类简化航空公司开辟航线审批手续”和“加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等试点任务,构建陆空联动、辐射全球的开放通道。

“西安至阿什哈巴德”“西安至杜尚别”今年这两条新开通的国际航线,让西安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至中亚五国客运航线全覆盖的城市。截至今年5月,西安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107条,其中国际客运航线83条、全货运航线24条、第五航权线路4条,通达日韩、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在全球有77个缔约国,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国际跨境货物运输领域的全球性海关便利通关系统,TIR具有通关手续前置、周转速度快、性价比高、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对门运输等特点。6月9日,西安-哈萨克斯坦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正式开通。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这一西北唯一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补上陆空多式联运板块,也为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增添新的助力。

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2619列,较去年同期增长46.2%。开行10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不断突破,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西安服务”的一张“名片”。与此同时,加速建设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示范工程、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新筑铁路物流基地、西安国际港站以及亚洲最大的新丰编组站共同构建“一带一路”沿线集散能力最强的铁路物流基地。

从西安出发,现已形成覆盖中亚、欧洲国际干线17条,“国内+西欧”线路19条。为构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助力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西安持续推进中欧班列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持续推出“班列+金融”“班列+科技”“班列+跨境电商”等融合新模式,为用户提供全程数字化、多场景、一站式的国际运输服务。

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带动西安市国际运输服务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5%。

依托便利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产业集聚在提速。

西安爱菊集团建成“以北哈州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为集结中心、新疆阿拉山口农产品物流加工爱菊园区为中转分拨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为集散中心”三位一体的粮食大物流、大加工体系。

2022年2月,康佳智能家电产业园开工建设,2022年11月23日,满载康佳洗衣机、冰箱的首趟康佳家电出口专列就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开往欧洲。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在发车仪式上表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中欧班列‘长安号’时效高、覆盖中亚和欧洲广大地区的优势,推动康佳智能家电高速发展,也推动中国智造走向欧洲。”

构建生态 创新引领

轻资产、软要素是服务业的特征,因此更加需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行业发展生态。

试点以来,西安坚持包容审慎原则,以小切口落实“关键事”,积极构建有利于服务贸易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促进人员、资金、技术等要素跨境流动。

现在,港澳地区律师事务所与西安律师事务所可以实行联营,合规聘用内地或港澳律师;中国台湾和港澳居民也和西安市民一样,可以申办个体工商户,参加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对A类高端人才办理工作许可实行“绿色通道”,可以“容缺受理”,同时放宽年龄和学历限制等,极大方便了境外服务提供者通过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动等方式进入西安市场。

西咸新区(自贸区)法律服务创新产业园一站式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需求,国际航材供应链管理中心为飞机保税维修提供充足高效的航材供应保障,跨国检测认证服务平台推动5G检测及车联网测试认证服务标准与全球180余个国家的通讯服务协议标准衔接……

为推进资金流动便利化,西安还积极探索建立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和再融资服务体系,为跨境贸易提供人民币融资服务。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以来,累计有13家试点银行为40余家企业提供融资100余笔,融资总金额达到57亿元。

2022年,西安市硬科技产业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47家,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额达到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6%。这与西安不断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密不可分。

西安现已建成西北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了西部地区首个一站式OTO版权贸易与保护平台。

西安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融入陕西最大的孵化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聚集区为抓手,深化数字技术应用,用数字技术赋能贸易全流程,强化引领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升级,助推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以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催生产业集聚。

西安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以支持硬科技研发、优化硬科技机制、畅通硬科技转化、培育硬科技企业、做强硬科技产业的硬科技双链融合创新发展生态,助力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走出去”“引进来”。去年12月,西安成功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赛道成果丰硕。试点以来,西安在中医药、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贸产融合等领域培育出68项创新成果,其中8项创新成果(含西咸新区4个)被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最佳实践案例”。

三年来,易点天下、吉客印等一批西安本土服务贸易企业不断壮大,科大讯飞、东航赛峰等一批标志性的国际大公司先后落地。据不完全统计,试点三年来,西安市在商务部统一业务平台服务贸易(服务外包)项下新增注册企业达到160家,总量超过1000家。

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已成为促进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来,西安市服务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55.83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67.44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10.4%。2022年,西安市服务贸易净出口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到3.95%,全市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工业的贡献度达到22.35%。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

    订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