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城市动态

昆明将有序推进服务贸易业发展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为了推动中国区及南亚国家世界贸易中心的互动交流和商贸投资,世界贸易中心协会联合昆明市政府、云南国际博览事务局、昆明市博览事务局及昆明世界贸易中心昨日举行了“服务贸易与国际合作”圆桌对话活动,就如何利用世界贸易中心网络加强中国与南亚地区的合作进行探讨。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荣出席并致辞,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孙振宇,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首席执行官埃里克·达尔,昆明市副市长阮凤斌等参会。

李文荣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昆明积极治理,加强区域合作,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与区域各方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经贸关系。选择在南博会期间举办今天的活动,必将有利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将为昆明扩大东南亚、南亚的服务贸易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平台。昆明将以此为契机,营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孙振宇说,近年来,云南服务贸易的增长在全国处于前列,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希望云南培育出更多世界知名品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更好推动本土企业登上国际舞台。

埃里克·达尔对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全球网络、服务、设施、资源等进行了介绍。

活动现场,嘉宾们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贸易与国际合作”话题展开讨论。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云南国际博览事务局、昆明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三方进行了备忘录签约。

2000多买家入场“购物”

为期4天的南博会商品(服务)采购大会,昨天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海内外的2000多买家进场洽谈对接。

作为中国—南亚博览会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本届商品(服务)采购大会较去年延长到了4天,同时更加专注于专业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拓展商品供应商与国际采购商多层次交流对接的渠道。例如,本届大会期间有来自以色列、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采购商,以及华联、王府井、国美、百联和云南机场集团、中信保云南公司等60余家国内外重点企业参与采购接洽。

开幕当天,就有已注册的国内外采供商2000多家参会,其中全球和国内知名专业采购商近100家;同时,先后举办了斯里兰卡投资现场专题推介会、SHENG-BDO公司举办“魅力以色列”主题推介会、“精品云南,一县一品”启动仪式等各类洽商活动10余场,参会人数超过2万人次。

据大会组委会介绍,在今后三天会期中,还将有云南省地方特色产品专场推介会、中缅和中老有机农产品签约仪式、印度商业投资机遇与风险、“米兰世界博览会”联合国KIP馆云南推荐会、网上采购大会网站启动仪式等30余场活动。

四国驻华代表介绍贸易投资政策

优质活动的增多是今年南博会的一大亮点,会展期间,短短几天内重要活动就达17项,其中还有多项活动是首次举办。由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和云南省商务厅主办的“进口贸易及投资合作说明会”就是首次举办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昨日上午召开的进口贸易及投资合作说明会上,主办方邀请到了来自澳大利亚、巴西、英国和法国的驻华代表,四国代表借着南博会召开的契机向参展南博会的对外贸易投资客商介绍了各自国家的贸易投资政策。

“这种说明会应该多举办,这对我们希望走国际路线、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而言,提供了一次接触、了解他国贸易投资政策的机会,也为政商之间的彼此了解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位在场的展商说。

去年云南省对外的实际投资达8.3亿,与全球30多个国家实现了贸易与投资的联系。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杨慧在活动上表示,将进一步调动云南省企业参与贸易及投资的积极性,在发展中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新丝绸之路建设 再添智力支持

昨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南亚智库论坛闭幕。本次论坛不仅邀请到了南亚国家的智库代表,还有来自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代表参会,来自国内外40多个智库机构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新丝绸之路互联互通、人文交流、经贸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在以“新丝绸之路与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分组讨论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世达结合中国当前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讨论。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则从不失时机推进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展开论述。很多与会学者认为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想法符合国际合作的发展潮流。

在以“新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为主题的分组讨论中,与会学者从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走向开始谈起,深入讨论了中国的向西战略和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关系,以及区域和次区域之间的跨境合作等问题。(昆明日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

订阅资讯